7月25日,保阜高速阜平段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最大降雨量达到532毫米,倾盆暴雨如注,巨量雨水在短时间内汇聚成滚滚洪流,给保阜高速东下关养护工区辖区段的道路安全和车辆通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突发汛情,东下关养护工区迅速响应,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投入到道路排查和抢险保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保障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雨情就是命令,东下关养护工区在7月25日上午接到暴雨预警后,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领导班子迅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对防汛抢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应对此次强降雨,工区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在主汛期来临之前,提前储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包括沙袋、抽水泵、警示标志等,构建了“三级巡查”体系:日常巡查由养护股。桥隧股每日完成,重点排查排水系统;专项巡查由技术骨干每周开展,聚焦桥梁支座、隧道渗漏水等隐蔽部位;联合巡查养护股、桥隧股、工程队每月进行,模拟暴雨场景检验应急响应。并对各类抢险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随时能够投入使用。
暴雨期间,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启动防汛I级响应。东下关养护工区迅速组织养护人员不间断进行巡查巡视,主动奋战在高速公路上。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趟着过膝的积水,仔细检查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在巡查过程中,养护人员重点关注边坡碎落滑塌、路面积水、桥涵排水是否通畅、基础和八字墙有无冲刷、隧道洞口及边坡是否稳定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在来车方向设置提示牌、爆闪灯、安全锥等警示设施。
暴雨如瓢泼般倾泻,“雨最大的时候,能见度不足5米,车轮碾过积水能溅起2米高的水花。”工区主任陈向锋回忆道。在K234+500处,巡查人员发现一处边坡滑塌树木倒伏。他们当即趴在泥泞中,徒手清理树枝杂物,冰冷的雨水混杂着泥沙灌进衣领,却没人顾得上擦拭——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清理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此次强降雨导致部分路段出现边坡滑塌、树木倒伏等情况,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安全。东下关养护工区迅速组织抢险力量,对各类险情进行紧急处置。养护人员们争分夺秒,疏通排水设施,清理碎石泥沙,移走倒伏树木,及时修复受损的道路设施。对于边坡滑塌地段,采用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清理和加固,防止二次滑坡发生。在抢险过程中,养护人员充分发挥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昼夜不停实施作业。他们的衣服被雨水湿透,鞋子里灌满了泥水,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始终坚守在抢险一线。经过连续奋战,共发现清理隐患19处,清理土石约240方,使用装载机两台班,及时排除了各类险情,保障了道路的基本通行条件。
此次532毫米的极端暴雨,既是对东下关养护工区应急能力的“大考”,也为山区高速防汛积累了宝贵经验。东下关养护工区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通过提前排查、动态监测,将80%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改变了过去“雨停再抢险”的被动局面。正如工区主任陈向锋所说:“与其在暴雨中拼命,不如在晴天里较真。”
7月26日00时,保阜高速阜平段全线恢复双向通行。7月26日工区开始全面巡查排险,统计此次特大暴雨造成的道路隐患,共19处,工区立即进行修复,截止7月29日雨过天晴,已处置隐患12处,清理土石780方,目前保阜高速行驶畅通。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高速路面上,折射出晶莹的光。东下关养护工区的人员仍在忙碌,他们正在对受损路段进行加固,对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暴雨总会再来,但我们的准备会更充分。”他们的话语,如同脚下的高速公路,坚定而有力量。
此次保阜高速阜平段暴雨抢险工作,东下关养护工区以快速响应、科学组织、有效处置,成功应对了极端强降雨天气带来的挑战,保障了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和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展现了交通人的责任与担当,为维护区域交通秩序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东下关养护工区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灾害的能力,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畅通、舒适的出行环境。

